那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個人寫了一個段子,說的是不要再相信什么寒門再難出貴子",苦難的孩子不要抱怨。。。如何如何。平時也常有人說什么寒門如何勵志。
印象中覺得所謂寒門指的是什么?似乎并不是這樣理解。然后我就查了一些原始的說法,查了一些資料。首先這個寒門的門,就有說法,一般來講舊時講究門第,門有門的說法,門第一般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:比如書香門第,門第相當。寒門也是門的一種。關于門第,《魏書·世宗紀》:而中正所銓,但存門第,吏部彝倫,仍不才舉。周立波 (這里說的是作家周立波。)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六: 趙 家好漢你也求到我這寒傖門第里來了? 。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郭令公之后》:則 汾陽 門第,在當時已甚蕭條矣。這里說的門第也是等級森嚴。
但這寒門是哪一種門呢?有關漢語詞匯里是這樣解釋的,寒門,指寒微的門第,專指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,并非指貧民階級。庶族亦稱寒門、寒族。魏、晉、南北朝時不屬于士族的家族,大多為普通中小地主。所以寒門并不是屬于貧窮,而是政治地位卑微。魏晉之后由于出現(xiàn)了科舉考試。士族衰落。后才引申為寒門泛指家境貧寒的家庭。
這里就要解釋一下士族和庶族之分。這里有一段解釋庶族的文字,庶族又稱寒門寒族。魏、晉、南北朝時不屬于士族的家族,大多為普通中小地主。由于士族長期擁有政治特權,生活奢侈腐化,逐漸失去了統(tǒng)治能力,這時,庶族地主便以武職為升官階梯,立了軍功,掌握軍權之后,進而取得了政權,這樣士族衰落,庶族興起,魏晉及南朝的朝代更替也是士族與庶族勢力消長的過程。武則天統(tǒng)治時期,編輯了《姓氏錄》,更是提高了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。這里就說的是寒門,寒族,庶族并不是貧窮,而是沒有政治地位。
而士族的解釋是,士族,又稱門第、衣冠、世族、勢族、世家、巨室、門閥等。門閥,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,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,又稱門第、衣冠、世族、士族、勢族、世家、巨室等。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(tǒng),其實際影響造成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(shù)姓氏家族所壟斷,個人的出身背景對于其仕途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長。直到唐代,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(jù)的科舉制度所取代。
士族的存在是一種社會現(xiàn)象,同當時的社會生產方式、國家政權對社會基層的控制力、統(tǒng)治方式與技術能力、文化上的向心力、市場交換的頻度與交通、傳播事業(yè)的發(fā)達等方面相適應。
就是說在那個年代,士族出身就算你又呆又傻,自小就綾羅綢緞,山珍海味享用不說,長大了肯定有個官做,于是就沿承了家族的血脈,世世相襲。除非更朝換代或是家族里惹火了皇帝老子而家破人亡。而庶族出身卑微,但并不是貧窮,他們不過是在上升的渠道上沒有機會。這種現(xiàn)象上面說了在魏晉南北朝逐漸發(fā)生變化,唐以后科舉制度興起后更是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。
所以開個玩笑說到了現(xiàn)在這年頭你家里沒有個兩三套房,千萬不要隨意說自己是寒門,應該叫沒有門。想當寒門子弟,按照古代的標準,你在現(xiàn)代中國,至少家里是個中產。起碼吃穿不愁??串斀裆鐣泻芏喔蝗嘶蚴歉缓蓝伎梢苑Q為寒門,腰纏萬貫,可以隨意揮霍,只不過是沒有政治資源而已。他和他的下一代都可以如此瀟灑。至于何時能成為。。。那就另當別論了。
說到這里想起了我曾經(jīng)寫的一篇文。里面的一段故事很能說明問題。(看玄武湖的景,說玄武湖的歷史故事)那年我在游覽玄武湖時,看了郭璞的衣冠冢。那里有郭璞的故事。我把這篇文章的一段文字發(fā)在這里。
看到了郭璞墩,郭璞墩位于 南京 市玄武區(qū)玄武湖公園環(huán)洲內,是郭璞的衣冠冢,又稱郭仙墩。公元322年,東晉大將軍王敦謀反,郭璞直言不諱道無成王敦惱羞成怒,將其殺害。明嘉靖皇帝欽仰他一身正氣,下旨在此墩上設圣諭亭,供人憑吊。1992年被列為 南京 市級文保單位。郭璞(276-324),字景純,河東 聞喜 (今 山西 )人,東晉文學家、訓詁學家。博學多才,好古文奇字,善于陰陽卜卦之術,他精于陰陽算歷五行之術,因其卜筮極準,人稱其為郭仙。西晉末南渡,依司馬睿任著作佐郎,遷尚書郎,后任王郭記室參軍,(大小也是個官)以卜筮諫阻其謀反,被殺。及亂平,晉朝視其為抗節(jié)不屈的第一忠臣,追贈為弘農太守。
郭璞出身寒門庶族,其父郭瑗在西晉時初任尚書都令史。貧寒出身(注原文如此,說的是貧寒出身,他的父親是尚書都令史)的人在政治上根本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,寒門與世族之間永遠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,兩晉歷代統(tǒng)治者誰都不想去填平它。這就注定了郭璞一輩子不可能獲得高官顯職。故他雖離鄉(xiāng)背井,千里迢迢來到 江南 投奔東晉新王朝,但因他不屬于南渡的諸大士族(王、謝、桓、庾等)之列,故始終不得朝廷重用。
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一件事, 是晉明帝司馬紹在東宮時(即當太子時),與溫嶠、庾亮并有布司馬紹在東宮時(即當太子時),《說明牌上如此,這段文字我估計是寫的重復了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地方的展示牌都有這個問題,只是沒有人注意,沒有人如此認真而已》與溫嶠、庾亮并有布衣之好,郭璞亦以才華卓異見重,埒于溫、庾, 為時人所贊譽。可是司馬紹當上皇帝后,溫、庾二人都被擢升,先后執(zhí)掌朝政,而郭璞卻被冷落一旁,屈居下僚。在達官貴人中,亦不乏此種人。其放蕩狂妄的程度,與郭璞相比,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,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仕途。這說明,行為放蕩不羈,乃晉代上層社會的種時尚,它得到了最高統(tǒng)治者的縱容和默認。其根本原因乃是東晉皇帝重門閥,重出身。東晉王朝是草創(chuàng)于江左的新政權,面臨著權力的再分配。南北諸大土族都覬覦著為數(shù)不多的顯要官職,這就產生了僧多粥少的問題。
(這些文字都是來自上面的照片)關于郭璞還有很多傳說,不多說了。說多了有些敏感。喜歡的可以自己去查查。好了,故事說到此不說了。